2010年9月,四川文物考古院與江油市文管所簽訂協議,承擔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5.12地震64件受損館藏文物的修復任務(青銅器1件、石器1件、瓷器45件、陶器17件)。此次修復的文物病害情況獨特,與出土文物和其他館藏文物的病害有較大的區別,并且在地震中受損非常嚴重,有些瓷器被打碎形成100多塊,給本次修復帶來極大的難度,也對我們的修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竣工驗收會 探討修復效果
鑒于該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接到工作后,院領導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文保中心全體成員召開工作會議,成立《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地震災害受損可移動文物修復項目》的項目組,組長馮陸一,技術負責人樊斌,楊曉鄔、韋荃為技術顧問,文保中心其他工作人員為項目組成員。項目組認真分析研究了文物的實際病害,根據修復方案和修復協議,針對每件器物的損害狀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首先對文物進行了照相、登記。根據文物的破損情況建立修復檔案,用去離子水對其清洗后,對文物逐一進行修復。在修復過程中,對青銅文物殘片進行拼對,焊接與粘接,用環氧樹脂補縫,打磨修整,作色做舊;對陶瓷文物進行了清洗、拼對、粘接、補缺、填縫、作色、繪畫、上釉等修復。全體項目組成員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放棄了休假,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經過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于2011年10月15日完成了64件文物的修復工作。并將文物裝入囊匣,完成竣工報告等撰寫工作。其中部分修復好的文物參加了江油市李白紀念館所舉辦的“5.12”大地震災后重建成果展。
部分器物修復前后對比照片
2010年12月15日,四川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地震災害受損可移動文物修復項目》竣工驗收。專家組及省文物局、江油文物管理所相關領導對修復成果進行了現場考察,在聽取修復項目組的技術工作報告后,一致認為該項目合同約定的修復內容已全部完成,工程質量優秀,所修復的文物符合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原則與標準,項目合格。
擬稿:馮陸一 核稿:謝振斌
Copyright © 2003-2020 版權所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備案號: 蜀ICP備16011698號 成都做網站: 炬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