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15日,我院古建筑石窟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經過7天的現場工作,完成了老木孔樞紐工程淹沒區樂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楊宗祠異地保護方案編制的前期現場勘察工作。
老木孔樞紐工程位于岷江干流樂山市境內,是岷江(樂山~宜賓)干流航電梯級開發中的第一級。老木孔壩址位于樂山市大渡河河口下游12.3公里處,老木孔樞紐工程主要涉及樂山市市中區車子鎮、九峰鎮和五通橋區橋溝鎮、牛華鎮、冠英鎮。
楊宗祠位于五通橋區冠英鎮天池村八組,座西南朝東北,海拔343米。由大門、戲樓、前廳、廂房正房及花園組成,平面呈長方形,四周有圍墻,占地面積3546.2平方米,建筑面積945.63平方米。
大門為牌樓式,五樓廡殿頂,帶八字墻,通寬23米。正面三門,正中為正門,條石門楣,高浮雕雕刻“群仙拱壽”。兩側門為拱形。大門前兩側施磚砌八字山墻。戲樓與大門相聯,為吊腳樓式,上、下兩層。抬梁式木構架,歇山頂。正脊、垂脊、戧脊均施裝飾,垂脊前施花瓶靠背。前廳懸山頂,面闊五間,帶前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小青瓦屋面。兩側與圍墻用磚墻相連,墻上開拱券門。廂房高兩層,帶前廊,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正堂是整個建筑群的最高處,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帶船蓬軒前廊。抬梁穿斗混合式結構,懸山頂,小青瓦屋面。軒柱、椽均施彩畫。脊檁上有題記。前廳、廂房與正堂形成四合院式,前廳、廂房檐下均有排水溝。
圍墻為磚砌,采用一陡一丁、中間夾空,厚0.37米,為四川地區清代以來普遍采用的砌筑方式,磚間用白灰漿勾縫?;▓@位于整個建筑的西部,現雜草叢生。
楊宗祠正立面
楊宗祠建筑布局具有清代以來祠堂建筑布局的普遍性。建筑采用磚、石、木等材料構建而成。牌樓式正門建筑體量大,雕刻、繪畫精美,正房枋及走馬窗上的彩畫是我省保存數量不多見的民間彩畫實物,是研究四川地區民間彩畫題材、技法等的重要實物資料。楊宗祠對研究當地的移民和宗族制度具有重要的價值。
現場勘察工作力求資料齊全、完整,除完成建筑進行詳細勘測外,對碑等附屬文物進行拓片后進行預保護。
該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完成現場勘察工作后,方案編制組成員立即轉入內業工作。
現場測繪
附屬文物資料提取
擬稿: 姚軍 審核:唐飛
Copyright © 2003-2020 版權所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備案號: 蜀ICP備16011698號 成都做網站: 炬誠科技